火箭队通过七方大交易将凯文・杜兰特招致麾下时,外界普遍认为双方会迅速敲定一份两年 1.22 亿美元的顶薪续约合同。然而,这笔看似板上钉钉的续约却陷入僵局。36 岁的杜兰特下赛季薪资为 5470 万美元,合同即将到期,而火箭若按顶薪续约,2026 年夏其薪资将占据 6100 万美元空间,加上现有 9 人合同总薪资 1.4 亿美元,球队总支出将突破 2 亿美元。这一数字远超 2025-26 赛季预计的 1.879 亿美元奢侈税线,迫使管理层不得不考虑降薪方案。
薪资专家鲍比・马克斯的分析显示,杜兰特若在 2025 年夏签约可获两年 1.22 亿顶薪,若推迟至 2026 年 1 月工资帽上涨后则可签两年 1.24 亿。但火箭显然不愿承担如此高额的奢侈税,据内部消息,管理层正尝试说服杜兰特接受两年 1.1 亿美元的续约合同,相当于每年降薪 500 万。这种策略与尼克斯锋线布里奇斯的降薪续约案例相似 —— 后者主动放弃 600 万顶薪以帮助球队规避第二土豪线,杜兰特的退让同样可能为火箭保留后续操作空间。
相较于杜兰特的复杂博弈,塔里・伊森的续约问题更具紧迫性。这位 24 岁的防守尖兵新秀合同将在 2025-26 赛季结束后到期,火箭必须在 10 月 20 日前完成提前续约谈判,否则他将在 2026 年成为受限制自由球员。伊森本赛季薪资仅 568 万美元,但凭借场均 13.2 分 8.1 篮板 1.8 抢断的全面表现,他的市场价值已大幅攀升。外界普遍预测其续约合同可能达到四年 9000 万至五年 1.1 亿美元,部分乐观估计甚至认为他能冲击四年 1.2 亿。
伊森的续约与杜兰特的谈判形成微妙关联。火箭管理层明确表示,必须先确定杜兰特的薪资占比,才能为伊森开出合理报价。若杜兰特接受降薪,火箭可腾出约 1000 万空间用于伊森续约;反之,若杜兰特坚持顶薪,伊森的合同可能被迫压缩至四年 8000 万左右。这种连锁反应在薪资结构中尤为明显:火箭现有保障合同薪资已达 8457 万美元,若同时签下杜兰特 1.22 亿和伊森 1.1 亿,2026 年薪资总额将突破 2.1 亿,触发第二土豪线后将面临多项操作限制。
火箭队的薪资博弈本质上是短期竞争力与长期薪资灵活性的权衡。总经理拉斐尔・斯通在交易杜兰特时明确表示,目标是 “让他的巅峰留在休斯顿”,但这位 36 岁的超级得分手能否保持场均 26.9 分的效率仍是未知数。管理层显然希望通过降薪续约降低风险,同时为未来留下操作空间 —— 例如 2026 年可能追逐的另一位球星或新秀续约。
对于伊森,火箭的态度更为矛盾。他的防守价值被教练组高度认可,但进攻端 33.8% 的三分命中率和有限的自主进攻能力制约了上限。参考同类型球员合同,德安德烈・亨特(四年 9500 万)和赫伯特・琼斯(四年 5400 万)的薪资差异,凸显了伊森的定位尴尬。火箭可能倾向于四年 7000 万的折中方案,既避免溢价又保留续约主动权。
NBA 历史上,老将降薪续约的案例屡见不鲜。勒布朗・詹姆斯在 2023 年与湖人续约时主动降薪以帮助球队引援,而库里也在 2024 年接受低于顶薪的合同以维持勇士竞争力。这些案例显示,超级球星的薪资退让往往能带来团队利益最大化。但杜兰特的情况有所不同:他的合同年限(两年)和年龄(36 岁)使其降薪的 “牺牲感” 更强,且缺乏明确的争冠窗口期保障。若火箭下赛季未能冲击总冠军,杜兰特的降薪可能被视为 “赔了夫人又折兵”。
伊森的续约同样面临风险。若火箭选择压价续约,可能引发球员不满,尤其是在其表现持续提升的情况下。2024 年森林狼拒绝为爱德华兹提供顶薪续约,最终被迫在 2025 年支付更高薪资的案例,正是前车之鉴。火箭必须在压价与诚意之间找到平衡,避免重蹈覆辙。
对于火箭而言,接下来的 77 天将是决定未来三年竞争力的关键期。若能说服杜兰特降薪至两年 1.1 亿,并以四年 8500 万续约伊森,球队可在 2026 年保留约 4000 万薪资空间用于补充射手和内线。反之,若杜兰特坚持顶薪且伊森索要 1 亿合同,火箭将被迫缴纳高额奢侈税,甚至可能在 2026 年交易部分核心以规避第二土豪线。
管理层的策略已初现端倪:通过媒体释放降薪信号,同时暗示伊森的续约将参考杜兰特的谈判结果。这种 “以老带新” 的博弈策略既考验斯通的谈判技巧,也依赖两位球员的职业素养。无论结果如何,火箭的薪资操作都将成为 NBA 薪资管理的典型案例,为其他球队处理类似问题提供参考。
开元集团